教师:说到这里,我想起了一个故事,题目是《永远都要坐在最前排》,哪位同学知道,给大家讲一讲。
20世纪30年代,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城镇里,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,自小就受于严格的家庭教育。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:“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力争一流,永远做在别人前头,而不能落后于人。即使是做公共汽车时,你也要永远坐前排”。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“我不能”或者“太困难了”之类的话。对年幼的孩子来说,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。但对她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证明是非常宝贵的。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“残酷”教育,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。在以后的无论是学习、生活或工作中,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,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,做好每一件事情,事事必争一流,以自己的行动实践这“永远坐在最前排”。有一个例子是,玛格丽特在上大学时,入学考试科目中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,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,硬是在一个学期内全部学完了,并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。其实,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,她在体育、唱歌、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,是学生中的佼佼者。当年她所在的学校的校长评论她说:“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,她总是雄心勃勃,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。”正因为如此,许多年后,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一颗耀眼的明星,她就是连续4届当选英国第一位女首相,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,被世人誉为“铁娘子”的玛格丽特·撒切尔夫人。
“永远都坐在最前排”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,它可以激励你为实现自己得人生目标而不懈努力,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。再这个世界上,想座前排的人并不少,而真正能够坐在“前排”的却总是不多。许多人之所以没能坐在“前排”,是因为他们仅仅把它当作了一种人生理想,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。那些最终坐在“前排”的人之所以成功,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,更重要的是把理想变成了行动。
不可能人人都坐在前排,要想成功,你就必需要求自己力争“永远坐前排”,并且努力把这种愿望化作行动,那你得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。
教师最后升华总结:
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,只有自信才能将其激发出来,千万不要妄自菲薄。事成成于心,天助自助者!
作业:大家思考一下,自信与自傲有什么不同?除了要积极地肯定自己外,我们怎样才能更加自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