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每当秒针轻轻滑动30下,就要有一个人选择离开这个世界。”这是第六个“世界预防自杀日”发布的公告。据统计,自杀已成为15~34岁青壮年的主要死因。调查显示:大部分有自杀倾向的人其实并不想死,如何有效预防自杀,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。2009年9月10日,是第七个“世界预防自杀日”——
□见习记者喜月霞
生死告白
告白之一因和家人吵架,一气之下我喝了敌敌畏
“我在22楼,刚才喝了敌敌畏,这会儿非常难受,救救我……”2009年4月29日,郑州市公安局特巡警二大队民警接到110指令称,有名男子本想喝药自杀,但喝完后又后悔了。
民警和急救人员立刻赶到现场,经过一个多小时抢救,35岁的陈先生终于脱离生命危险,在民警的亲切询问下,他断断续续地描述了自杀的原因:因和家人吵架,一气之下我喝了敌敌畏,对这种轻率举动,我后悔不已。
“平均每周,都会接到两三个声称有人自杀的报警电话。”郑州市公安局特巡警五大队民警王建华告诉记者:出警后往往发现,这些有自杀倾向的人一直在犹豫和徘徊,经过耐心劝解,最终都放弃了自杀。“他们其实并不想走,而是把自杀作为威胁别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,对他们来说,有效的心理干预非常必要。”
告白之二对我来说,生活一点意义都没有
“作为医生,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有抑郁症,尽管一直坚持用药,但内心的孤独感始终无法排遣。”在留下的遗书中,陈先生说,自己曾多次出现过自杀的念头。
“在单位,人人都称赞我年轻有为,我所取得的成就也被同龄人羡慕,但我感觉自己甚至不如街头的乞丐,最起码他们整天开开心心,不会寂寞。”
“婚姻的失败,让我不敢再尝试男女感情,对我来说,生活一点意义都没有。”
陈先生是一家著名医院的内科大夫,和妻子离婚后,10岁的儿子被妻子带走,独自生活的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,如今在医院已小有名气,平日与同事相处得也很好,但他从不对外人谈论自己的事情。
今年春节前夕,他要求远在外地求学的儿子与他团聚,谁知几天后,儿子快要来了他却选择了跳楼自杀。
消息一传出,所有人都很震惊:这个衣食无忧、前途无量的人,为何会走上一条不归路?
专家分析(河南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瑶):婚姻的失败,孩子的离去,孤独的生活体验,逐渐累积起他内心的负性体验,但他身边又没有可以倾诉的亲人。同时,自尊心很强的他,还要极力维护自己“成功人士”的良好形象,不愿对别人诉苦,久而久之,他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。
虽然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抑郁症的症状,但抑郁症患者是有自知力的,他们知道自己的心病所在。如果他们依然能感觉内心深处的苦痛无法释放,心结没有打开,他们的心理危机将始终存在。
告白之三我在丈夫眼里,不如一辆自行车
“当听到他轻蔑地说出,你值那辆自行车钱吗?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死。”谈起自杀缘由,尹女士泪如雨下。
“家里条件不好,我从来没有抱怨过。每天凌晨4点我就起床去批发蔬菜,然后再赶到市场上卖。”她说,前天卖菜时,一不小心让人偷走了自行车,找车时又因慌乱撞翻了人家的小吃摊,赔了人家不少钱,本来就心烦意乱,但丈夫非但不理解,反而当着众人的面大骂她笨。
“那一刻我觉得我快疯了。”心灰意冷之中,尹女士用一把电动刀割颈自杀——留下一道长达10厘米的口子,“说实话,很疼,疼得想哭。”
在心理医生的疏导下,尹女士的丈夫意识到,自己的粗暴行为深深伤害了妻子,并决心痛改前非。丈夫的改变,为手术后的尹女士带来莫大的安慰。
专家分析(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、主任医师胡雄):家庭由两个人构成,必然存在差异,有差异就会有摩擦。夫妻关系不睦,就会导致家庭成员情绪低落或激奋,尤其是女性,更容易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。作为配偶,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加深了解,细心体贴,绕过或巧妙地应付矛盾,才是正确的态度。
告白之四哪天不挨打就觉得很幸福
“三天一小打,五天一大打。”在亮亮写得歪歪扭扭的遗书中,他用10个字概括了自己的生活。
“妈妈,我不应该偷书,可你究竟想怎样惩罚我呢?我好害怕。”
亮亮妈妈说,几个小时前,她接到书店老板打来的电话,得知亮亮偷书,被工作人员发现。赶到书店时,儿子已被吓得失魂落魄,但正在气头上的她还是狠狠训了他一通。末了,冲他说了句:“你先回家吧,回去我再收拾你。”可等她在书店处理完事情到家后,看到的却是儿子的尸体。
“脾气坏”、“动不动就打我”、“哪天不挨打就觉得很幸福”,遗书中对妈妈的描写,仿佛蘸着眼泪写就。想到平时因一件小事就会挨打,这次“犯大错”,妈妈肯定不会轻饶他,越想越害怕的他干脆喝了农药。
记者从郑州市多家医院急救中心了解到,在抢救的自杀患者中,2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大多数。
专家分析 (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医师王宇航):青春期是心理动荡期,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粗暴,或者平时过于溺爱孩子,他们很可能会在情绪失控时轻率自杀。除了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外,如何正确教育孩子,帮助孩子积极应对外界打击是每位家长亟待补上的一课。
专家观点
有自杀倾向的人,多半存在心理问题
“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精神病专业医院,前年一年的门诊量约为4万人次,去年增加到4.5万人次,今年数字还会增加。”胡雄说,数字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了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问题,另一方面,心理问题已成为困扰当代人的主要问题。胡雄说,他们之前做过一项调查,结果显示,约60%的心理疾病患者,如抑郁症、焦虑症、精神分裂症等患者会出现自杀念头。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陈玉焕也认为,不良的性格特征也是使人走极端的影响因素,如过于自我封闭、缺乏安全感、缺乏对他人的信任、固执偏激等。之所以会产生自杀念头,多半是在心理状态不好、自我调适能力差的基础上,受外界因素刺激,而激发出的这股冲动。而多重心理危机干预机制,能有效遏制自杀率的攀升。
心理危机背后,折射社会问题
“看都市题材的电视剧时,总是能发现街上的人群永远那么行色匆匆,无处不在的压力,逼得人们喘不过气来。”王瑶说,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,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拉大了人际间的距离,加重了人们的防御心理和孤独感,以致不能及时排遣不良情绪。
亲人关怀,是预防自杀的最强防线
“我之前遇到一个典型病例,患者刘某两年内先后跳楼四次,前三次被家人发现后,他都说自己是不小心坠楼,家人竟然相信了。直到他第四次跳楼造成截瘫,家人才在别人的提醒下带他去看心理医生,结果发现他得了重度抑郁症。”胡雄说,在预防家庭成员自杀的“战役”中,家庭成员的关怀,将是最强的一道防线。
“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爱,营造和谐向上的家庭氛围,并要时刻留意家庭成员的异常情绪,及时帮助他疏导。”王瑶说,这种关心要投射到每一位家庭成员身上,尤其是孩子和老人,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承挫能力,关注孩子的想法,“帮助而不是替代孩子处理生活中的疑难问题。”
自我防御,心里有苦要说出来
心理科大夫发现,很多有自杀倾向的人会“有苦说不出来”,长时间被这种痛苦折磨,就会产生轻生念头。
“遇到挫折心情低落时,自己首先要搞明白为什么会难受,找到负面情绪的来源,继而认识到为此难受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”谈到如何排遣坏心情,胡雄总结了他的心得。
“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倾诉的力量。”王瑶说,他人的疏导和情感支持是心理疾病患者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力量,感到痛苦时要尽可能地向家人或朋友倾诉,或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。
同时,也可通过环境释放压力,如跑步、购物、旅游等,另一方面,尽量让自己忙于该做的事情,不给自己太多苦思冥想、顾影自怜的时间。“做事情的成就感会使人感到有价值,进而增加生活的信心和勇气,走出情绪的低谷。”
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构迫在眉睫
2005年,北京率先建立我国首家心理危机干预中心,随后,杭州、宁波等地先后建立类似机构,成为很多疲惫心灵暂时停泊的港湾。
“目前河南并没有心理危机干预中心,我们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。”胡雄向记者透露,该机构一旦建成,将向公众提供24小时免费畅通电话,届时将有心理学专业人士及时解答大家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