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助者的一般资料:
菊花,女,14岁,读初二,身高1.53米,短发,不爱说话。
爸爸妈妈反映:孩子不愿学习 、任性、不听话。已经有两个月。想通过咨询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。
心理咨询师的建议:根据孩子的近况,不能把提高学习兴趣作为当下目标,因为孩子从小对学习就不感兴趣,显然这个目标不合适,并且实现起来很困难。建议咨询的第一个目标,就是调整孩子现在的任性心态,使孩子能够快乐平和。父母同意这个建议,并接受对孩子进行心理咨询。
第一次咨询:2010年3月21日
在咨询室内,孩子表现出对咨询的不理解,我向孩子解释说,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解决心理困惑的,如果在自己遇到想不明白,弄不清楚的问题时,自己一定感到不舒服,如果身边人又帮不上忙的话,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来帮忙。我接着问:“你觉得你现在遇到的问题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吗?”稍许,孩子回答:“需要”。“那你愿意把心理话对我说说吗?我会帮上你的忙”我说。孩子嘴角上翘,那种笑让我感觉到咨询关系建立的困难,孩子的笑,表达着一种对咨询的否定,那种笑仿佛在说,你能帮上我的忙,我才不信呢。我似乎感觉到孩子有种强烈的排斥情绪,但是我知道,只要孩子不走,我就会有办法建立好咨询关系,并取得好的咨询效果。
在接下来的谈话里,我向孩子了解问题,但每次,她总是有点反映不过来,要等一会儿才回答,并且回答的慢条斯理,有点不在状态。
我说,咱在咨询室不谈有关学习的事情。这会儿给你做个心理测验吧,这个测验会让你知道你现在的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。孩子一边回答,一边准备出写字的样子,我告诉她,这个测验不用笔和纸,只需要跟着我的引导编故事就可以了。但是,在编故事之前,需要有个放松训练,孩子答应我先学习放松技巧。
接下来,我让孩子找到自己坐着舒服的姿势,引导她用“深呼吸”法做放松,孩子按照我的引导去做,但我明显的感觉到,孩子没有体会到做放松的技巧,因为我看到“深呼吸”的动作并没有表现出来,于是我再次给孩子说明怎么做,才会做到真正的放松。孩子在我的引导下进入到放松状态,当我引导她对身体每一个部位进行放松的时候,孩子都能感觉到放松带给自己的轻松感,但当我引导到肩部放松的时候,孩子却睁开了眼睛,我问:“怎么了?”她说:“胸部一块大石头压的自己喘不过气来,憋得慌。”此时,我注意到孩子不管在站的时候还是在坐着的时候,背总是直不起来,或许跟着块石头有关,我引导孩子做深呼吸处理憋的情况,我发现,孩子的背直了起来,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,我同孩子一起做深呼吸,一会儿的功夫,孩子说石头变成原来的一半了,我说行,接着向下做放松。在这里,我没有做到完全让孩子的胸部放松下来,因为这个问题会在其它部位得到放松的时候,一并得到解决,原因很简单,就是当全身其它部位都得到放松的时候,胸部的那点憋感就会被淡化,或着消失。
在全身放松之后,我引导孩子去看她的房子。此时,我用的是意象对话技术。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,这个孩子一直是睁着眼睛给我讲她看到的一切,这是我几年来,遇到的第一位睁着眼睛编故事的求助者,但是我知道,不管是睁眼还是闭眼,表达的都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。
孩子向我描述:灰色布料铺成的马路,走在上面感觉到很轻松。大房子是由灰盖成的,里面的空间也大,能看清房子里的东西。有沙发、桌子、花瓶,而让自己有点感到有些害怕的是一条毛毛虫,求助者看到毛毛虫,想对它说:“我希望你快快成大”而毛毛虫说:“那么快的长大做什么啊?”“我希望你变成蝴蝶”
“毛毛虫似乎现在不愿意这么快的就长大,是吗?”我说。“是的”孩子回答。“既然毛毛虫现在不愿意长大,那我们就允许它现在这样,可以吗?”“可以的”孩子说。接下来,孩子在房间里发现了黄色的菊花很是新鲜,而且很旺盛的开放,感觉很好。我问:“毛毛虫和花的距离有多远、”“挺远的”孩子回答。此时,我看到孩子脸上的微笑和轻松,孩子说,现在在这个房间里的感觉是幸福。我引导孩子对房间里的一切做告别,但她告诉我,她不愿出来,我同意了她的想法,又给她1分钟的时间。一分钟后,孩子带着满足和快乐出了心房。此时,女孩当初进咨询室的拘谨荡然无存,一脸的幸福快乐感。此时,女孩子的那种自然、开放、快乐的本色已经让女孩子成为一个有生气的人。就像她看到的菊花一样,新鲜、旺盛!
孩子是跑着出咨询室的,我知道,孩子是真正的活了。
之后,我与孩子的爸妈谈了一下,对他们提了点建议。
给妈妈的建议:和孩子交流时要充满耐心,不要着急。因为妈妈是一个急性子,而孩子的反映又是那么的慢。
给爸爸妈妈的建议:有空多带孩子出去转转,以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性。
给妹妹的建议:可以带动姐姐的学习,遇到不会的问题向姐姐请教,以促使姐姐学习的动力。
第二次咨询:2010-3-28
今天求助者如约而至.求助者显然比上次开朗了很多.
按照上次的咨询安排,我先和父母谈话,了解上周孩子的变化,并了解父母对孩子态度和行为的变化.
咨询室里,母亲就,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变化,孩子和自己顶嘴,不怎么爱学习.我观察到母亲这次的焦虑到是比上次来的时候少了许多.
父亲说,孩子有所变化,但变化不大.并说了,自己不给孩子买筱的原因.(孩子已经给父亲提过几次自己想学习吹筱,但父亲都因孩子不会吹,而拒绝给买.我的建议: 发现并培养孩子的一份特长,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)
这次谈话中,我提到了夫妻关系的相处,对孩子成长的好处.夫妻二人同意.这次,我们商量着达到的咨询目标:改善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方式,使亲子关系更和谐.
接下来,我与求助者见面,父母在外等待.
先谈到了孩子发现父母是否有所变化
孩子说,父母有变化(这让我感觉到父母发现孩子没有什么变化的区别,孩子对父母要求的并不高,只要有点变化,孩子就会看在眼里,而在父母那里,孩子的变化,他们却观察不到,也许父母太忙了,也许父母要求的太高了)并且,很喜欢父母现在和自己相处的感觉:很轻松.自己喜欢吃父母做的饭,觉得他们做的饭很好吃,并且爸妈做饭时带给自己的幸福感也很强.
那你对爸妈的变化,有什么感觉吗?
“我觉得有点对不住他们,自己心里有些内疚.因为看他们为我忙碌,为我操心,而自己却达不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.(孩子的内疚,让我看到了孩子变化的希望,因为内疚的情绪只有通过自己的付出或行动来获得心理平衡,只有这样,自己才会活的舒服一些.)
接下来,我与孩子一起商量,怎么做,才会减轻自己的这份内疚感呢?我们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,求助者同意,并有信心做以下几点.
1. 要向爸妈交流,把自己对父母的内疚感表达出来—内疚感来源于爸妈对自己所付出的一切爱,自己并没有实现爸妈对自己的期待
2. 做家务,比如打扫卫生\学着做饭
3. 改变与家长的交流方式,比如不再用”顶嘴”的方式与爸妈交流
4. 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
接下来,我们谈到了上次完成的作业如何?放松看花的意象.毛毛虫已经变成蝴蝶(6岁),蝴蝶和花(8岁)的关系很亲密,蝴蝶采蜜,两者彼此都很喜欢对方,求助者说他们是亲人关系,但在接下来的探讨时,求助者却不时的开心笑,并说,我们不说这个话题了,好吗?我说可以,那就让花和蝴蝶一起面对风和雨吧.求助者同意,我们接着转到了另外的一个话题.
我问求助者有什么苦恼需要我帮助,接下来是我与求助者的一段对话:
咨:你还想给我谈点什么问题呢?
求:我和别人交往感到别扭
咨:和别人交往感到别扭(重复),那和我交往感觉别扭吗?(具体化 澄清)
求:不别扭
咨:噢,那和爸妈一起呢?同学一起呢?
求:都别扭
咨:那和谁在一起感到最别扭,不自然?
求:同学(由此可见,此求助者的一个心理问题为人际关系问题,但作为学生,最苦恼的莫过于同学之间关系的不融洽,因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,感觉到的是压抑,自然不能够活的开心和自信.作为咨询师,如何处理同学关系是一个具体的咨询目标)
咨:噢,那么和班里哪个同学的关系处理起来感到别扭?
求:都别扭(由此看来,求助者的交往技能有问题)
咨:是这样,那你觉得和同学交往,别扭在哪呢?
求:不知道(求助者似乎已经习惯性的说”不知道”,从不作思考.
咨:其实你很聪明,也一定知道的,想一想,怎么会感觉到别扭呢?(我在耐心的等待她的回答,不会替她想答案,即使自己知道,也不会说,因为这是培养孩子思考的机会,决不能因为孩子反映慢而替她去想事情,想答案,如果是这样,只能把孩子培养成只会说”不知道”的,别人眼中的笨孩子.)
求:可能是态度不正吧?
咨:态度不正?怎么理解呢?
求:很为难的样子,说不出来(可以看得出来,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确实不够好)
咨:是看不起其它同学吗?(我引导或着叫启发)
求:”不是”(反映较强烈)
咨:那是什么呢?
求:是我不知道如何和同学交往,其实我很想交到朋友的.(我理解孩子没有朋友的孤独与窒息感)
我知道,接下来,我应该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,让求助者学习最基本的与同学交流交往的方法.或许孩子以前知道,但进入青春期,一下子似乎就没有了主意,突然困顿起来.
于是我和求助者商量,设置了两个与同学交流场景:
一.我是求助者的一位同学,性格比较友善,并且也没有什么烦心事,正在看书,她主动和我打招呼.
她看起来真的很为难,不知道如何开头和我说话,我等了她一会儿,她依然感到困难,我于是先和她说话:”你好像有话对我说?”我问.”她笑着:”是的,是有话对你讲,我想和你说说话,可以吗?””当然可以了”我说.于是我们聊了一阵子,求助者的感觉挺好.并且我们最后约定,我们可以经常交流的,并成为好朋友.而握手的动作,求助者也换了手,是两只右手握在一起,而不是面对面右手握左手.(行为练习是要不断巩固的,如果她在班里练习时恰巧遇到友善的同学,这将对求助者的帮助是很大的,当然,如果遇到不友善的同学,就会对求助者的成长带来烦恼和障碍,所以.这种情况在团体咨询中,会得到很好的巩固.因为咨询师没有条件跟求助者进教室,所以现场支持的可能性几乎没有.而作为咨询师,能给求助者的是力量,是心理力量)
二.我是求助者的另外一名同学,只不过,这位同学现在正在为一道做不出来的题而烦躁,如果这个时候和他说话,说不定会讨来烦恼.
我在那烦躁的看着书,情绪很不好.求助者:”你在那看什么呢?”我看了她一眼:”烦躁的说:”烦死了,一道题目解不出来””什么题目啊?我看看”求助者说.”你看看吧,就这个”我指着那道题目对她说.”那就别做了”求助者说.”那可不行,我要是今天做不出来,明天老师会批评我的”我认真的说道.”那我再看看”求助者说完,并认真的看起了题目.”这样做,不就行了吗?”求助者给我解题目的思路.我一看,高兴的说:”你说的真对,就是这样,谢谢你啊!”(这是及时的赞赏和鼓励,这对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有好处,并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.)”如果以后遇到咱俩都不会的题目,咱们也可以请教其它同学或老师”我说,她高兴的说”好的”!(如果有了朋友的支持,有很困难是可以克服的,而对于学生而言,有朋友,就会和自己一起面对一些困难,这其中包括学习困难)
以上两个场景的情况就是这样,显然,我与求助者谈话的方式和态度求助者是接受的,并且很乐意去做,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效果.
最后,我给求助者5个作业:
1.这一周需要和班里的10名同学进行交流,至少要交到一个朋友.
2.要向爸妈交流,把自己对父母的内疚感表达出来—内疚感来源于爸妈对自己所付出的一切爱,自己并没有实现爸妈对自己的期待
3.做家务,比如打扫卫生\学着做饭
4.改变与家长的交流方式,比如不再用”顶嘴”的方式与爸妈交流
5. 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
→以上5个作业,在下次见面的时候进行了解,并监督作业的完成情况.并让其把以上5个作业抄一遍,等下次,我会把她抄的那一遍留下做档案(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求助者对学习的兴趣)
第三次咨询:2010年4月4日
今天下午,按照我们约定的时间,求助者如约而到.我看到菊花的爸爸走在前面,而菊花低歪着头,跟在后面,菊花的爸爸对我讲,他有事先出去一下.我叮嘱他半小时之后回来,这样我就与求助者坐下来谈谈上周的情况,临时调整了上次的咨询安排.
求助者坐在我的对面,我们谈起上周作业的完成情况,她说没有做.我料想她会做的有些吃力,但她却说没有做,并且说她不想做,觉得挺烦.我料定好可能在做作业中遇到一些麻烦,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我与她探讨作业完成的具体情况.
她说,她只与一位同学做了交流,并且感觉聊的还可以,我说,也就是说你的作业做了,只是没有做到和10位同学进行交流,是吗?她说是的.噢,我虽然没有把这项作业做完,但是你也做了,并且还这位同学聊的挺好,这说明你还是挺棒的,没有完成的作业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接着做.她允着,我知道对于从来都没有朋友的孩子来讲,能做到和一位同学交流已经很不容易了.
布置的第二个作业,也没有做,我知道这需要在咨询室里由我引导来完成了.
到是在说第三个作业的时候,求助者谈了自己的体会.她说,那天晚上,她想做饭给爸爸妈妈吃,把油到锅里之后,不想妈妈下班回来了,妈妈接着把菜炒了,这样自己感到很失落,也失掉了做作业成长自己的机会.我在想,如果妈妈回来了,不去厨房,只是等着吃孩子做的饭,或着对正在做饭的孩子加以赞赏,孩子也会感到高兴,只是很多家长在期待孩子成长的同时又怕给自己添麻烦,所以有很多事情就自己代劳了,但家长们并不知道,这样做,孩子永远都不会成长家长期望中的样子.这决定在这次咨询中与妈妈探讨这个问题.
第四个作业我需要向父母了解,而第五个作业显然也没有做,我布置好抄写作业的事情她也没有做,我猜想,也许孩子根本就写不出那么多的字,所以才没有写,否则对于她来说,她是不会不做这个作业的,我想给求助者留些自尊心,所以也并没有纠缠这个问题.我相信点到为止的力量也是能给求助者以动力的.
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我看到孩子在交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,于是我决定带求助者走出咨询室,在现实情景中引导孩子学习如何与人相处.我拉着她的手,她多次试图挣脱,我都没有放心,我问她为什么不愿意拉着我的心,她说她感觉到别扭,不自然,我并没有因为她的原因而放手,我知道,这是让求助者与人交往获得安全感的重要保障,其实肢体语言能够把人与人之是的距离接近,是人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方式,而对于求助者而言,她需要这样的方式来获得朋友.很快,她不再挣脱,当她的手在我的手里放松的时候,我知道她的心也在放松,所以,我放了她,因为她有了与人交往时的自然与放松.
在接下来的时间了,我们一起转了青少年宫附近的及楼里的环境,我有意引导她学习对环境及环境内物品的认识和了解,我知道,这也是学习.我们很开心的上楼下楼,气氛相当快乐.在我们回咨询室的路上,在小广场上她很快的上到体育锻炼场地的双杠上,而我却上不去,她模仿了我对她的态度:”想办法啊”我心里窍喜,我知道,她在与我的交流中,是不断学习的.我示弱了,我也确实没有上到双杠上去,她说:”原来你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啊”我说,是啊,因为我也不是万能的啊.在外15分钟的时间里,我没有交她如何与人交往,但她时刻体验着成长,体验着成长带来的焦虑和快乐.
我们回到咨询室,爸爸妈妈也来到咨询室.在一起回咨询室的楼梯上,妈妈向我使着眼色并小声说,她挺有个性的,我确定妈妈在向我传递一种信息:这孩子太难处了,太让人费心了.有种无奈的感觉.我却笑而不答,因为我不会认同妈妈传递给我的信息,因为妈妈不了解孩子.
到咨询室后,妈妈坐在沙发上,求助者就坐在了妈妈的身边,而爸爸却坐在一边,整个咨询室的氛围有些尴尬,我感到有些不舒服,因为坐位在心理学上来讲是折射心理状态的一种形式,我感觉到这一家人平时的关系会有些拘谨和不自然.我示意求助者坐到我的对面,求助者不动,我又示意爸爸坐在我的对面,爸爸也没有动,我当时觉得这个现象很意义,并有想笑的感觉,因为我知道,这个现象再次验证了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.只不过,处在困惑中的一家人是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.我没有再次调整座位,就在这种氛围下开始了咨询。
我分别向爸爸妈妈了解了孩子上周的变化情况,父母反映,上周孩子与父母说话没有顶嘴(第四个作业完成情况很好),其它的没有太大的变化(父母的眼睛是挑剔的,所以很多的孩子没有成长的信心,因为些许的变化并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,孩子那份渴望认同的自尊建立不起来)。“其它的没有什么变化?,我听孩子说自己做饭是怎么回事呢?”我引导父母。“噢,是的,有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家,发现厨房里有打的鸡蛋壳,我进去一看,孩子正要炒鸡蛋,我就接过手来,自己炒了。”妈妈说。“噢,是这样,也就是说孩子正在做一些她想做的事情,而且是力所能及的事情,最重要的是为你们分担一些劳累”我说。“要是从这一点看,孩子还真是长大了”父母如此表示。“菊花,你是怎么看待那次做饭的问题?”我问。菊花很不自然的说:“要是妈妈再回来的晚一些,就好了。”显然,菊花内心有些遗憾和失落的感觉,她多想好好的表现一下,给爸妈分担一些劳累。但是爸妈不懂女儿的心思,女儿也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,造成了一次成长的流产。我记得我第一次做饭的时候也是这样,想偷偷的一个人把饭做好,只是为了替父母分担一些劳累,但当爸妈夸奖我懂事的时候,我意外收获了劳动的快乐,并觉得自己真的可以,那份自信是父母给的,而这也强化了我以后劳动的积极性,并渐渐养成劳动的习惯。
听完孩子的这句话,母亲有所思,并且说,从这点看,孩子真的是懂事了,我见母亲对孩子的要求很高,但又不能明确希望孩子哪方面得到成长。我问:“你希望孩子怎么样?”“孩子听话,只要能学习,哪怕什么家务都不做都行”—这是所有家长对孩子的要求,但是家长并不知道,自己在不断的加码,当孩子做家务的时候,父母忘记了这也是当初咨询的目标之一,当目标达到之后,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没有适当休息,又要加码,其实,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,家长也不知道,学习不仅仅是指学到书本的知识,生活中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。也许,父母望女成凤的目标,是让孩子考上大学吧,但这个目标在目前看来,对于菊花而言,很困难。因为菊花从小到大,学习成绩就一直不好,这是事实。
听完母亲的心里话,在我的引导下,菊花也对母亲说了自己的心里话:“就希望妈妈以后不要做家里的家务,一切都由自己来做”。妈妈要说话,我没有让母亲说,因为此时母亲一说话,表达的一定是否定,而对于菊花而言,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,这是需要勇气的。至于她能否做到,其实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我问:“菊花,你说的一切家务是指哪些事情呢?扫地、倒垃圾、做饭、洗碗、 铺床?”她说,都行。“那么多的事情,你能忙得过来吗?”我问。“能”菊花说。“是做一周呢?还是一直做下去?”我问。孩子又不好意思,说一周吧。看孩子这样说,妈妈在一边笑着,并且说能答应并支持孩子这样做。其实,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,也是让对方彼此倾听心声的时刻。只有这样,对方才真正知道彼此的需要,不再用不解、埋怨的方式搞的大家都不开心了。
接下来,孩子在我的引导和启发下,说出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,她说:“爸妈,你们辛苦了,你们很爱我,我对不起你们”孩子说这话时,有些不自然,总用手遮着脸,孩子说是害羞,是的,不光是孩子,就是我们成人,在面对这样的事情时,也会有些不自然,因为以前必竟没有表达有过自己的感情。
爸妈听到这,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受,激动、感动。说孩子真的是长大了。当爸爸坐在孩子身边时,孩子显然有些不好意思,还问:你坐过做什么啊?我见爸爸没有反映,我说:因为你们是一家人。
爸妈分别表达着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喜悦和激动之情,就在这时,孩子说:“你们不要说了”然后就哭着跑了出去,我跟了出去,在楼梯口,我把肩膀给了哭泣的孩子,我知道,此时孩子的哭是心理成长的哭,我没有想到这次会出现这样好的效果,当一个人真正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时,会哭。这种哭,会让孩子感触到来自亲人的理解和爱是多么的幸福。我不说话,我用手轻轻的拍着孩子背,任凭孩子哭泣,我知道此时,所有的语音都是多余的。一会儿母亲过来了,我示意母亲像我的像我一样抱着孩子,母亲显的不知所措,我告诉她,不要说话,就这样抱着就行了。孩子哭着对母亲说,要回家,母亲说,好的,就要走。我说,等一下,让我们回到咨询室平静一下再走。我知道,如果此时他们走了,他们的心情会是紧张不定的,不利于孩子的成长。孩子蹲在地上,低着头,轻轻哭泣,我知道她的心情正在渐渐平复。我用手不断的抚触着她的后背,这样会让她得到一种安全和温暖感。大概过了2分种,我们回到咨询室,孩子坐在中间,爸妈分别与两边,我此时看到是和谐有爱的一家人。